绅士不一定都骑着挎子,但是骑挎子的都是绅士
12.07 周一 多云
1893年,一个法国人想出了一种能加大自行车装载量的方法,这位名叫M Bertoux的法国军队雇员,发明了最早的侧置边车结构,直到1903年才有人将其应用于摩托车上并正式投产。
1913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发明家Hugo Young设计了新的三角边车结构,与以往的刚性连接不同,Young设计的边车结构采用可动连接,使得转向性能和稳定性大大提升,成为现代边三轮的雏型。
(早期的哈雷边三轮)
(现代的哈雷边三轮)
早在解放初期的1951年,中国生产的第一批“井冈山”摩托车面世,南京汽配三厂负责制造发动机、油箱、前叉和随车工具,北京汽配六厂负责生产车架、传动构件、前后车轮、制动装置、座垫、变速箱等,两厂都承担摩托车总装任务,至1953年底,年产量已突破1000辆。
而“长江750”的原型“750M1型摩托车”直到1954年才诞生,正式量产更是数年后的事情了。
(参照德国ZUNDAPP K55生产的“井冈山”)
(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资料,北京汽车厂绘制的苏联M72拆解图纸,包括车架、发动机、电气附件等等,非常详尽,这份图纸最终催生了一代经典“长江750”系列)
为保证行驶的稳定性,边轮与后轮并非完全平行的结构,一般情况下,边轮会略向外侧倾斜。同样,边车与主车也并非完全平行,边车前部会略微向内侧收束,相关资料在《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量方法》(GB/T5373-94)的国家标准中有详细记载。
和中国不同,在很多国家,机动车是靠左行驶的,为适应右舵的驾驶习惯,很多边三轮都将边车安装在左侧。
(不同厂商生产的车型,边车位置也不一样,比如英国是靠左行驶,边车也在左边)
在五十年代提起“摩托车比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边三轮比赛,与传统两轮摩托车比赛不同的是边三轮赛车需要两人控制,一个驾驶员,另一个边车乘员在比赛过程中配合车辆重心不断变换姿势,这令比赛异常精彩。
现代边三轮比赛虽不如以往那样流行,但也有大量拥趸,甚至衍生出了F1和F2制式的专业边三轮竞速标准,他们的特点是小尺寸的轮胎和大面积的导流罩,一般用两轮跑车的发动机改装而成,总之与民用车区别实在很明显,九十年代后此类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轻易达到180KM/H以上。
(早期的边三轮比赛)
(这是越野赛,到此为止还算正常)
(开始渐渐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
(速度越来越快了,HOLD得住吗?)
(摆出这么销魂的姿势难为你了,谁让我们是好基友呢?)
(没有基友一个人也能玩,瞧瞧这姿势)
(最后已经完全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了)
随着汽车的多样化发展,边三轮摩托作为特种车辆的实用属性渐渐被弱化,现代的边三轮摩托车大多数定位于面向特定人群的娱乐用。国际上,除乌拉尔、哈雷、印第安等知名大厂,仍然坚持原厂制造边三轮摩托车的厂家寥寥无几。
通过查询机动车公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登记“有效”的边三轮摩托仅有三款,在公告显示为“过期”的车型中,停产多年的长江750也赫然在列。
(正式获准生产允许上路的国产边三轮只有三款)
(国内的道路上偶尔还能看见长江750,大多数手续都已经过期)
看了上面的文字,你是否对边三轮有了新的认识呢?
据了解,选择购买边三轮摩托车的人群大抵有两种,一种是从小对边三轮有一种扎根记忆深处的情愫,想要圆一个儿时的梦,吸引他们的是边三轮摩托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操控感,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
另一种是新兴阶层的年轻人,他们崇尚个性,渴望与众不同,边三轮作为世界上最有特点机动车类型,自然倍受青睐,能多载一人的特性也符合他们与亲人朋友分享快乐的心理需求。
无论你是哪一种,鑫源400“周末风”都能满足你的需求,与其他边三轮摩托车不一样的是,“周末风”不仅注重实用,还讲究格调:曲线毕露的圆润外观显得优雅而亲切,树脂/玻璃纤维打造的边车,彻底告别了金属材质那冰冷的生硬感,细节之处透露出脉脉温情。
显然这已不仅是单纯的简单粗暴的载具,与最亲密的人驾驶着“周末风”奔驰在路上,更是一种浪漫主义情怀的尽情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