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经销商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赚钱的产品销量少,利润小的产品销量高,真正既赚钱又卖的的好的产品少之又少。摩托车行业也是这个道理,高端产品利润高但是卖的少,三线杂牌价格基本在成本线附近跳舞,但出货快。所以,以前三线杂牌即使没有三包,经销商也愿意卖。可是今年情况完全不同了,很多三线品牌都在破产边缘,经销商已经不敢再进货,怕打过去的货款被卷跑了。要卖高端品牌又没有那么多的流动资金,经销商们就越发的难过与无奈。
中国摩托车的消费模式长久以来大体就是这种“哑铃式”的现状,合资高端产品与三线杂牌占了两头大,居中的那些个中国名牌占了细细长长的一部分,技术居中、价格居中。想要上位资金技术还不够,可比起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的三线杂牌,他们又称得上名牌,只能在两者的挤压之下唉声叹气。这样看来,中国名牌摩托车的日子好像没有真正好过的时候。
三线杂牌毕竟没有核心技术,被市场淘汰只是个时间问题,它们的退出还是利大于弊。问题是如今这些三线品牌的倒台,很大程度上不是摩托车市场良性发展的结果,更大的原因是它们被迅速崛起的电动车所取代。如果中国名牌是淘汰三线品牌的主力军,那么他们如今的市场地位当截然不同,可还未等到他们上位成功,电动车和二手摩托车又把他们挤在了哑铃的中间。
中国名牌摩托车要结束这种尴尬处境只有一条路可选,还是得上位,上位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牺牲,可如果不上位与坐等死亡也没啥区别。事情说到这儿,其实又回到老问题上来了,上位还是得靠技术、靠设计,这条路确实不好走,但是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还是得拼一把,咋们不能老是在国外品牌面前被当作山寨产品不是。有钱有实力的不能老想着转行,拼一把不只为了自己,还为了整个中国摩托车行业,中国摩托车行业的未来正在呼唤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大品牌。
有些企业要问了,难道不上位就没有活路了吗?笔者看来事情也不是这样的,现在整个行业产能过剩,谁家不是库存高企,重点还在于没有找准市场。现在哪些人才是真正需要摩托车的人,需要什么样儿的摩托车,这个问题还是没有真正搞清楚。找不对人,看不准需求,产能过剩就会持续下去,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固定的答案,还得品牌和经销商多对自己的区域市场费点儿心,好好琢磨琢磨。
专家分析,转型阵痛期可能不少于五年,五年是机遇期也是危险期,不是你强忍着就能过去的,还得想办法止痛才行。忍者过去了,搞不好就落下一身儿病根,转型过了还是活不久,真正能活下去的还是主动想办法根治才行。不管是上位还是坚守,摩托车整个生态的生产经营的态度和思路都得换一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