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交通委员会近日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中呼吁,各界应该帮助摩托车这个弱势群体在道路上享有更多的安全。同时报告中还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交通混乱以及保证摩托车群体的人身安全,将对摩托车开放伦敦所有的公交车道,届时摩托车占用公交车道将不算违法。
伦敦为骑士开放公交车道也就意味着伦敦政府认可摩托车在城市交通中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和公共交通是同等重要的。众所周知,伦敦作为一座历史建筑保留相对完好的大都市,城市道路并不宽敞,很多街道都很狭窄,像所有的大城市一样,堵车是必不可少的。而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伦敦一方面像其它城市一样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而另一方面就是鼓励摩托车的发展。其实不光是伦敦,欧洲的大多数国家都把摩托车视为城市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摩托车在欧洲的地位和汽车基本相同。而反观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禁摩,而仅有的几个“限摩”城市中摩托车在整个城市交通体系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反而由于政策的限制的种种原因,摩托车在国内的城市交通体系中和其它的交通工具“相处”的并不好。
之前有人说过摩托车这种交通工具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时代淘汰或是成为发展中国家穷人的交通工具,我只想说那是他没有去过欧洲,欧洲的绝大多数城市中随处可见摩托车的身影,由于欧洲人口较多而土地面积又相对较小,所以摩托车是欧洲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而再反观国内,除了公共交通和汽车外,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两轮,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电动自行车,注意!一定是中国特色的电动自行车……
如果说美国的摩托车文化属于热情奔放的,那欧洲的摩托车文化就是理性内敛的。由于受到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几乎很少有像美国那样广阔平原上笔直的高速公路,可以开着大车肆意狂奔,欧洲多是城市中的蜿蜒小路,或是巴洛特时期建筑中夹着的碎石板路,所以你在欧洲看到最多的车型就是踏板车。这一点虽然和国内很像,但你是绝对不会看到一个车身鲜艳、排气又大又吵、骑车人不带头盔、无视交通规则,从你身边呼啸而过的场景的,绝对不会……
欧洲摩托车文化很大程度上起源于比赛,Cafe Racer是个很好的例子,以至于现在摩托车界的绝大部分超跑都是在欧洲,你可以看看MotoGP的赛场上还有多少美国人,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是越野赛和直线加速。而美国的摩托车文化可以说是起源于好莱坞,《飞车党》中的地马龙白兰度有很好的诠释,虽然造成的影响并不太好。而改装却是美国人热衷的摩托车文化,也是他们个性的体现,而这方面欧洲相对保守。所以欧洲人经常说美国人不会赛车,而美国人经常说欧洲人不会改装……而再次反观国内,摩托车文化还没有成型,摩旅有发展之势,改装还不成气候,赛车就更别提了,最多就是周末大家跑跑山了……
摩托车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正视它呢?其实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可能会很容易得到答案:想一下,汽车厂一年能够给当地带来多少GDP?而摩托车厂又能带来多少?可这恰恰是最可悲的一点……
但我依旧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总有一天中国也会像摩托车开放公交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