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压力的设定方式:
一般原厂手册里头都会建议,胎压的前后轮比例约40psi(磅)。
这是非常高的轮胎压力,不过通常很少人会按照他们的建议来设定轮胎压力,就好比原厂建议我们5000公里更换一次机车油一样,很少人会这么做。轮胎的气
压,他会直接影响到:接触地面的形状大小,以及轮胎的扭曲,跟轮胎的温度。
通常国外大部分的玩家都是 前32psi、后32psi ,或者
前36psi、后34psi,等等不同的压力磅数,都有人建议。不过这些都是「冷胎」也就是还没开始做动之前的胎压。以一般车手来说这些就足够让你用了,
可是针对很讲究的车手来说这些数值都只是「基础直」而已。他们在乎的是:「轮胎跑热以后会上升压力多少」。
上升的越高,代表升温越高。那就得需要「打更多的气压来降低气压」。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我打错了?答案是:并没有。这原理很简单,基础胎压低轮胎在做动的时候升温的幅度比较大,基础胎压高轮胎升温当然就比较低。这里讨论的是「升温」
早期赛道的车友都会说希望基础胎压
在轮胎运转后,轮胎气压让他提升温7psi是最好的。但是现在所听到的提升温度就比较低了,有人认为调整轮胎气压让他升压3psi、也有人說5psi
这些数值都跟轮胎,跟不同的操控习惯,跟不同的体重车手都有关系,当然罐的气体也有所不同。有些车种的轮胎他不需要很高的升温,譬如街胎就比较不需要。
提升目标胎压: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更加说明上面所叙述的观念:
假设我今天的目标是升温5psi
今天我们做上摩托车,车胎是冷的,胎压是30psi。经过我们剧烈的驾驶以后,15-20分钟的驾驭后,在量一下轮胎压力37psi,我们的轮胎升温,
升了7psi。这样温度升太高了,那就代表我们的基础直(冷胎的时候)30psi太低了,为什么觉得太低??因为他升了7psi的胎温太多了。
实际操作
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时候照着上面的作法「胎温升太高,就打更多的气压来降气压」,我们拿出打气的装备,再打2psi进去,此时我们的轮胎是
39psi。这时候我们的轮胎内里面的基础直「30+2=32」變成了32psi,好我们在去跑一下,跑回来了我们在测量一次,这时候他会变成
36psi,是不是很神奇呢? 这样等于我们轮胎升压了多少
等于升压了4。这样太低了!!那我们把第二次测试回来的胎压再放1psi,让轮胎现在变成:「35psi、基础为31psi」,这时候我们在去跑测试一
下,跑回来以后再量一下胎压现在是多少变成了36psi,那这时候我们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让轮胎从冷胎经过工作温度目标是「升温5psi」。
利用以上这种观念来调适,适合自己的「升压直」但你可能会问我,多少的升压直最好呢??答案是:我不清楚,因为我们每个人骑乘的姿势,车种不同。我指能教你方法,你得靠「自己」调适出,你觉得这种胎压是让你最好骑乘的胎压。
原理之前上面就提到了,轮胎的气压会直接反应 :接触地面的面积,轮胎的扭曲,跟温度
。为什么「上升胎压」重要!!目的就是因为,如果上升胎压过大,那骑乘者很容易造成出事,因为过大的胎压导致车子的转向不同,举例:(之前我在这个弯,利
用这种速度明明就很有抓地力,为什么我来回练习了几趟,速度也没有比较快反而最后出事了)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上升胎压改变过大,导致轮胎接触面积改变,
以及轮胎扭曲。
为什么不讨论「基础胎压」呢?
因为每个人的骑乘方式不同,区域不同。冷热度也不同,别相信杂志上面的建议直。你要知道譬如亚热带地区国家,由于日照关系地面温度高,加上轮胎的剧烈做
动。会有不同的效果,纬度偏高的国家,日照温度较低,地面温度也不同,所以得要有不同的「基础胎压」。你知道了这些概念以后,参考你的所在环境(骑乘环
境)以及车种、骑乘方式,来设定。
胎压的概念:
基础胎压越低 「抓地力可以说越好」 但是 他的副作用就是:轮胎转向不足,上升压力容易过大,耗损最快。国内很多人玩特技他们的胎压普遍都不会太高。
基础胎压越高 「车子灵敏度越好」 但是 他的副作用就是:抓地力随著胎压升高会足步减少。
补充关于国内空气压力单位:
PSI 英文全名为:Pounds per square inch P-pound,S-square,I-inch
普遍世界大气压力单位都使用psi,而在中国我们使用一般气体压力用的是 「公斤」(不是斤!!)
1而国内度量的单位正确的說法應該是:bar = '' kg/cm2 一公斤压力作用再一个平方厘米上。
2而国外度量的单位正确的说法应该是:psi = lb/in2 一磅/ 平方英寸
如果换算的话就变成:1psi = 6.895kpa=0.06895bar (也就变成国内单位了)
举例:如果我们要打 (前)36PSI 、(后) 34PSI =
36 *0.06895 =2.4822单位bar
34 *0.06895 =2.3443单位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