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还是放弃?
随着国家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国人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劣质头盔必将慢慢淡出市场!而以TANKED、佳得士、永恒、VR-1为代表的品牌头盔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市面上畅销的头盔质量究竟如何,设计是否科学、用材是否精良、制造工艺是否先进、安全性能是否达标,什么样的头盔产品才是值得信赖的?什么样的头盔产品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只有对比才能辨优劣,本期深度测试完全真实,所有受测头盔均购自上海交暨路摩配市场,我们特别选取最为流行的百元盔,相信怀揣100元能买到合格盔心愿的您从本文中能收益不少!
写在测试前
在“蛋壳盔”和“夺命盔”仍然在大量充斥着国内中低端摩托车头盔市场的时候,当因摩托车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的时候,作为摩托车圈子里的一员,我们越发的坐不住了。无论是出于责任感也好,还是出于危机感也好,是该到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了。
07年年初,本刊推出了国内首个摩托部品测试栏目,值得欣慰的是,在策划和执行这个栏目的前前后后,我们得到了国内一些头盔企业的大力支持,或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提供代表性的头盔产品接受检验,正是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对国产头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本月《六大国产百元头盔深度对比测试》终于可以跟大家见面了,与以往单品测试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比测试的效果无疑会更直观些,同时有了专业检测设备的严格把关后,测试结果也更权威、更有说服力。在测试前我们也很难确定究竟谁会顺利过关,谁又会露出马脚,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坦然面对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对比测试的过程,对头盔企业和我们测试编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与学习的过程。
最后,套用时下最“冷”的一句话:“真金不怕火炼,好盔(奶)不怕检验。”
综述篇
有疏必有漏
头盔是摩托车驾乘人员的“保护神”,它的功能是减少或降低撞击能量传到皮层、头骨、脑和软组织部分。如果撞击能量直达头部的话,严重的后果就会发生。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1条规定:“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头盔。” 对驾驶人违反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乘车人违反规定的,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国家法律对驾乘摩托车戴头盔的规定,以及交警路面执法时对未戴头盔的驾驶人、乘坐人的依法处罚,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驾乘摩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
但任何法规都有其不完善的地方,虽然交规对驾乘摩托车的人员是否戴头盔有着硬性的要求,但戴什么样的头盔、怎么样戴头盔才安全等方面却没有任何明确规定。所以这就造成了交管部门没有执法依据,摩托车驾驶者没有参考信息。在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薄弱的大环境下,在部品市场竞争无序的情况下,劣质头盔有了巨大的消费市场,那些劣质头盔的生产厂家反倒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国家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的浪潮下,劣质头盔泛滥的趋势有所抑制,时下无论是进口的Arai、AGV或是国产永恒、佳得士等头盔品牌的各种产品,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视野,虽然这些头盔的佩戴者大多对GB811-1998、DOT和SNLLM2000这些头盔质量认证标准十分陌生,他们对头盔的了解仅局限在品牌上,但消费观念和安全意识的转变是值得我们略微宽心的。
对劣质头盔说“不”
目前国内几家有代表性的头盔生产企业,例如大家熟知的TANKED、永恒、佳得士、VR-1、GSB等,他们的主要市场并不在国内,所以不同产品执行的质量检测标准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国内生产的头盔有3种认证标准:
(1)GB811-1998(GB是国标的字母缩写),也就是国家承认的质量体系认证。
(2)DOT是美国公路局的认证,也是香港的认证标准。
(3)SNLLM2000是国际赛事的认证标准,是大多数人公认的最严格的认证标准。
通过进一步的市场走访和调查,笔者发现在上海、南京、合肥、洛阳等地,劣质头盔正逐渐失去市场。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禁摩导致摩托车的使用者正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国内目前的摩托车使用者当中,有不少是摩托车爱好者,他们本身的安全意识和消费能力就要高于普通摩托车驾驶者,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周围的人也会对劣质头盔说“不”的。
价格永远都是一个敏感的词汇,在头盔消费上也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国内市场上在售的头盔品种繁多,价格从几十元到三、四千元不等。虽然价格线拉的比较长,但每个品牌的头盔都有其固定的价格区域,虽然很多国产头盔的价格还不到进口头盔的1/10,但低价并不一定代表性能上的缺失。经过调查发现,百元价位的头盔是目前国内中档头盔市场上最热销的产品,同时也是国内头盔企业的主打产品。
虽然正在使用百元头盔的人不在少数,但百元头盔的设计是否科学、用材是否精良、制造工艺是否先进、安全性能是否达标?是很多人都在关心的,接下来的测试报告会给你一一解答。
测试篇
经过市场调查和车迷推荐,永恒N98-W2、佳得士FF816、VR-1 TA1000、GSB G304、MRC 321、百德HF170最终被测试小组选定为被测的六大百元头盔。测试将分两大部分(硬件测试、安全性能测试)六个小项(外观设计、制造工艺、佩戴舒适度、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壳体耐穿透性能、系带强度)依次展开,所有测试将严格遵照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检测标准,以期能全面、真实的检测出这六款头盔的各项性能。
测试一:硬件测试
测试目的:对样盔的外观设计、制造工艺,佩带舒适性做客观的评价,给消费者挑选头盔做出正确指引,给厂家提出改进建议。
测试项目:用材用料、制造工艺、佩带舒适性。
用材用料
一顶优质的头盔,除了要有出色的安全性和便捷的实用性外,外观设计也相当重要,这也正是Arai、SHOEI、AGV等知名头盔,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的原因之一。虽然不能完全“以貌取人”,但通过对盔体、缓冲层、护目镜等主要部件的材质和构造进行专项评测,能增进我们对头盔的了解。
作为头盔的重要组成部分,盔体、缓冲层、护目镜这3大部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头盔的整体性能。在盔体的材质上,国产头盔大多采用ABS和玻璃钢这两种,由于受到制造成本的影响,这次入选的这六顶头盔均采用ABS材质。在涂装的影响下,我们很难通过表层的颜色来判断材质的优劣,至于是否使用了再生的ABS,将在随后的安全性能检测中揭晓。
揭开头盔内衬后,缓冲层便展现在我们眼前,缓冲层需采用高密度的压缩泡沫制成,压缩泡沫密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头盔的安全性能。由于缓冲层已成型,我们可以通过手指按压和指尖掐的方法来检测。为了能有个直观的对比,检测时尽量采用相同的力道。经检测,百德HF-170的泡沫缓冲层密度相对低,与普通泡沫材料无异。佳得士FF-816、永恒N98-W2、GSB G-304的泡沫密度相当,基本符合要求。最让检测者满意的还是VR-1出品的TA-1000,相信会在安全性能检测环节有突出表现。
作为头盔的窗户,护目镜不仅要保护佩戴者的眼部安全,更要保障驾驶者的视线清晰。劣质头盔面镜,透光度不好,容易成为驾驶者的安全隐患,而且长时间佩戴的话,还会引起头晕、目眩等不适,严重危害骑士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由于劣质面镜采用普通有机玻璃制造而成,缺乏必要的韧性和坚硬度,极易在受到外力撞击时而发生破碎,对骑士的眼睛和脸部造成严重伤害。这次测试的六顶头盔均采用了聚碳酸脂(PC)镜片,透光性都不错,由于采用了镜面强化处理,抗冲击的能力相信也会不错。为了证实这点我们采用了反复扭曲、弯折、重物踩压等检测手法对它们进行一一摧残,不过最终它们都顺利过关。百德HF-170和MRC321护目镜的表面强度有所欠缺,容易在使用过程中磨花掉。
永恒N98-W2 ★★★★☆
VR-1 TA1000 ★★★★
佳得士FF816 ★★★☆
GSB G304 ★★★☆
MRC 321 ★★★
百德HF170 ★★★
制造工艺
对于车主来说,头盔不仅仅是个保护车主头部安全的物品,更是一路随行的伙伴,它具备良好安全性能的同时,还应该是有气质的、有个性的、有感情的。一个头盔质量的好坏,企业是不是用心,从细节上可以体现出来。
要想使头盔看起来个性化,国内外的头盔设计师大多会在头盔造型和贴花上大做文章。这次测试的这六款全盔都有动感的盔形,不过模仿的痕迹相当浓,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变款后的ARAIRX-4和SHOEI X-11。在贴花上除了老款的VR-1 TA1000略显土气外,其他5顶头盔的贴花都比较“炫”,相信各自都会赢得不少人的支持。
当然本次测试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否则对大家的参考意义也就不大了。撇开贴花构图后,我们开始扫描贴花工艺和烤漆工艺。在贴花的对齐度上,VR-1 TA1000和GSB G304处理的是最好的,这可能跟盔体结构简单有关,其它四顶头盔处理的也算合格。在头盔的烤漆上GSB G304、永恒N98-W2和MRC321的面漆比较光亮,手感也不错,但百德HF170的面漆摸起来则有明显的颗粒感。
在制造工艺上,装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关乎着头盔的使用性能。首先我们来检查护目镜与卡槽的咬合情况,经过数十次的开合,永恒N98-W2、佳得士FF816、GSB G304和MRC 321的护目镜在开合的过程中比较顺畅且定位精准。相比之下VR-1 TA1000和MRC321的表现就有些差强人意了,由于护目镜与卡槽咬合的不是很紧密,所以在开合过程中给人一种松松垮垮的感觉,相信在骑行过程中,护目镜很难保持定位。
检查完护目镜后,我们将视线转移到进风口的开关上。进风口开关的装配情况将会影响头盔内部的通风效果,同时如果开关装配不严实的话,无形中会增大风噪。也许是个别装配问题,被测的这顶永恒N98-W2上额处的进风口开关没有装配严实,开关无法定位。MRC 321下颚的开关过于生硬,会增加骑行过程中的操控难度。其他四顶头盔的进风口开关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开闭都比较顺利。
永恒N98-W2 ★★★★☆
佳得士FF816 ★★★★
MRC 321 ★★★☆
GSB G304 ★★★☆
VR-1 TA1000 ★★★
百德HF170 ★★★
佩戴舒适性
在进行测试前,我们首先给这6顶头盔称量一下体重。GB811-1998中规定全盔重量不能大于1.60KG,适当的头盔重量可以减轻长期佩戴者的颈肌疲劳,增大佩戴舒适性能,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帮助。同时对企业选材、工艺及降低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称重的结果显示,MRC 321的重量为1.665KG,超标65g。其他5顶头盔的重量都是规定范围之内,分别为佳得士FF816 1.343KG、GSB G304 1.383KG 、VR-1 TA1000 1493KG、永恒N98-W2 1.571KG、百德HF170 1573KG。
此次被测的这六顶全盔的尺码均为L号,适合头围为59-60mm的人佩戴。因为每个人的头形有差异,所以在实际佩戴时,脸部和头部与内衬的贴合程度有所不同,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去做出选择。在内衬的布局上,永恒N98-W2是处理最好的一个,给人一种凌而不乱的感觉,比较舒服。而VR-1 TA1000和百德HF170的内衬则给人很粗糙的感觉,不仅内衬的材质比较差,平整度也没处理好。在这个检测环节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佳得士FF816头盔内部的气味比较重,跟刚装修过的新房一样,应该是甲醛等有害气体含量过大。
由于全盔对驾驶者头部的包裹程度相当大,所以头盔透风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佩戴的舒适性。从通风口数量和形式上看,永恒N98-W2头盔的顶部、两侧及下颚处都有独立的通风口,所以透风性自然要强于其它对手。通风性相对较差的是老款的VR-1 TA1000,TA1000仅在前额和下颚处设有通风口,由于没有出风口,头盔的透风性能必将大打折扣。
永恒N98-W2 ★★★★☆
GSB G304 ★★★☆
百德HF170 ★★★☆
VR-1 TA1000 ★★★
MRC 321 ★★★
佳得士FF816 ★★☆
测试二:安全性能测试
测试目的:通过专业仪器和设备对样盔进行安全性能测试,记录真实数据,以事实说话、让产品说话,对头盔的安全性能作出专业的检测报告。
测试项目:碰撞测试、穿刺测试、系带强度测试
碰撞测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发表的一项新报告,道路交通碰撞是10至24岁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摩托车驾驶者来说,拥有一顶抗碰撞能力出色的头盔尤为重要。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规定全盔加速度峰值≤300g,且壳体不得破裂。
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测试是指经过检验前环境处理(高温50±2℃、低温-20±2℃、水浸处理各24小时)的头盔佩戴于用金属材料制成的质量为4-6kg(与人头部重量相当)的碰撞头型上,在距圆形平板砧1830mm高度自由坠落,经过传感器、放大器及数据处理,显示并记录头盔对撞击能量的吸收能力,用以模拟在交通事故中头盔对乘员头部的保护能力。做这一试验,要在头盔保护区内4个方位进行8次撞击,主要考核头盔壳体的强度和缓冲层对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
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测试是本次测试中最繁琐的一个环节,虽然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都很大,但检测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严谨,所以丝毫的马虎都会造成检测结果的偏失。经过总计192次的碰撞测试下来后,被检测的六顶头盔都体无完肤了。虽然在第一次测试时,六顶头盔中有4顶的指标符合GB811-1998规定,但在随后的测试中,检测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由于在实际的摩托车交通事故中,多数身亡者是由于头部遭到二次撞击,甚至是多次撞击后而出现生命危险的,因此头盔连续抗击多次撞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可令人遗憾的是,本环节测试六顶头盔都以失败告终。
VR-1 TA1000 ★★
GSB G304 ★★
MRC 321 ★☆
佳得士FF816 ★
百德HF170 ★
永恒N98-W2 ★
穿刺测试
耐穿透性能是考核头盔在强大冲击碰撞时,抵抗尖锐物体穿透头盔而对乘员头部造成严重伤害的能力。与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测试相比,壳体耐穿透性能的检测程序则简单很多。GB811-1998中规定,采用3kg钢制圆柱锥体,在规定高度下,自由落体进行穿刺试验,检验头盔是否被穿透与头型接触。
由于检测的周期比较短,检测的结果比较直白,所以检测现场的气氛也更加紧张了。随着六声刺耳的碰撞,本轮检测结果浮出水面了。虽然被测的这顶VR-1 TA1000是2004年的产品,但在穿刺测试中的表现的确让人刮目相看,成为本伦测试中唯一顺利过关的产品。永恒N98-W2和百德HF170的盔体虽然没有被完全刺穿,但从凹坑的深度显示,钢锥已经与头模接触。GSB G304、MRC 321和佳得士FF816则被轻而易举的“一箭穿心”,检测结果实在让人汗颜。
永恒N98-W2、VR-1 TA1000和百德HF170 获得了“棉里藏针”奖,GSB G304、MRC 321和佳得士FF816获得了“一箭穿心”奖,虽然奖项各有归属,但实质却无异。
VR-1 TA1000 ★★★★
永恒N98-W2 ★★
百德HF170 ★☆
佳得士FF816 ★
GSB G304 ★
MRC 321 ★
系带强度测试
试想一下,如果发生交通意外时,头盔脱离佩戴者的头部,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从摩托车事故中驾乘人员伤亡情况来看,70%以上是因为发生交通意外后头盔发生脱落,造成头部严重伤害。因此除了头盔壳体、缓冲层和护目镜外,头盔的系带也是头盔4大重要安全件之一。系带固然重要,但往往被大家忽视。GB811-1998标准规定,佩戴装置在规定静载荷(90-136kg)下,两分钟内其伸长量不得超过25mm,且系带不得出现撕裂、撕断,连接件脱落及搭扣拉脱现象。
影响系带强度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合格的系带需采用优质的SBY有光长丝制造,在材质上保证系带的牢固程度。其次是系带的连接方式,目前最常用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双D形环式,一种是快拆扣式,从实际使用的效果上来看,双D形环式要优于快拆扣式。可能是考虑到使用的便捷性和国内摩托车驾驶者的使用习惯,这六顶头盔均采用了快拆扣式。不过在测试之前,VR-1 TA100就被检测人员拖入了黑名单,实际检测也显示,负重仅10公斤时系带连接扣就发生脱落了。百德HF170在负重128kg时发生了系带撕裂,永恒N98-W2、MRC 321和GSB G304的系带延伸长度均超过25mm,在本次环节中唯一顺利过关的是佳得士FF816。
佳得士FF816 ★★★★★
永恒N98-W2 ★★
MRC 321 ★★
GSB G304 ★
百德HF170 ★
VR-1 TA1000 ☆
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
通常文章写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笔者都会轻松很多,但此刻笔者的心情却比起笔前更加沉重了。也许是我们检测的过于细致,也许是GB811-1998制定的过于严格,但灰色的检测结果是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的。作为正在生产这些头盔的企业,作为正在销售这些头盔的经销商,不知道他们看过这篇测试报告后会有哪些触动。而正在使用这批头盔的用户,你们又该作出怎样的举动,是选择还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