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和李行云打交道还是在2014年的北京赛道活动中,对于这位江浙总代理强烈举荐的“保送生”,寡言、谨慎是给我的第一印象,在随后越来越多的接触中这位上海大男孩儿逐渐显现出一位90后的活跃和纯粹。
从四轮到两轮,赛出本我
与很多无缘赛道的人来说,生长在大都市里的他并不是赛场上的新面孔,在接触摩托车竞技之前一直从事专业的卡丁车竞技。同样是车轮上的生活,他与两轮的初次触电则是在16岁时,与赛场上驻场的摩托车队练习摩托车,由此便开始了有板有眼的学习和演练。相对于四轮竞赛中对于高标准的极致追求,他对两轮竞技纯属热爱,尽管身边的朋友不断地怂恿他去参加摩托车赛事,但他依旧保持着这份没有压力的乐趣,而今这份乐趣也成为了他的工作——摩托车网站试车编辑,试驾各个品牌车型,为摩友提供参考。
无论是四轮还是两轮,对于他来说赛道文化的本质异曲同工。在他的理解里,赛道就是尽自己一切所能,发挥出车辆的极限,把速度尽可能推到能操控的最大程度。赛道下车手都是朋友,戴上头盔就要拼尽全力以命相搏。他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与赛道的关系,可以说是“亦敌亦友”。“当我在赛场上面不断的跑圈,不断的练习的时候,车会不断告诉我驾驶的反馈,让我累积更多的驾驶方式,这些通过赛道积累起来的经验不断的完善着我的驾驶技巧,当自己因为失误或者道路状况摔车时,我会涌现出更多地斗志,让自己战胜恐惧、战胜赛道,去不断突破,取得提高。”
机车节奏生活,骑乐无穷
作为力帆的KP用户,在首届北京赛道体验活动上,李行云对KPR充分认可,他说:“在此之前,我驾驶的车辆大部分是400以上排量的进口车型,现在自己代步的KP是我唯一认可的国产小排量车,从性能到可靠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这点非常不易,而KPR作为KP的继任者,整体性能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作为一名在赛道中成长起来的骑手,他希望未来的赛道文化是向着更专业、更安全、更系统、更亲民的方向发展。因为中国虽然骑行摩托的人数众多,骑行的层次和水平却参差不齐,亟待提高。例如: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在骑行中去如何保护自己,不知道何种驾驶技巧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车辆,甚至很多驾校的教练都在传授着错误的驾驶方式,用骑自行车电动车的方法来骑摩托车,比如用后刹车点刹制动而非正确的运用前刹车等等,而类似赛道体验活动的推广有利于让参与赛道体验的车友明白赛道和公路驾驶的区别,以及培养正确的驾驶技巧,这样才可以让道路驾驶变得更加安全,乐趣更多。
总体而言,经过赛道体验不仅收获到了快乐,更重要的是和一群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做大家喜欢的事情,这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无论驾驶技术高低,无论骑行经历多少,只要跨上摩托,都在享受着两轮机车带来的驾驶乐趣。
现场回顾:
Q:整个活动期间你表现出的都是沉默寡言的形象,是在思考什么问题么?
A:平时实在是属于不大愿意说话类型,比赛太累了,一般像这样有比赛的周末或者是要去跑练习什么的,结束后都是一个人静静地休息然后想想怎么跑,可以这样说,其他人可能更加注重体验和娱乐,而我更在意的是竞技本身。
Q:一场普通的体验活动,为什么会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呢?
A:作为总代理的“空降兵”,我一定得挣这个面子!这次体验活动其实压力蛮大的,我以前跑过比赛就意味着起点要高一些,我要保证零失误圆满完成比赛。
Q:你觉得在赛道上你学到了什么?
A:个人觉得还是稍稍激进了点,因为以前使用600CC级别的公路车型跑过比赛,在KPR练习赛试车时总是想试出车辆的极限,在进弯时使用引擎制动比较多,其实这样对于车辆的损伤真的很大,无论是从心态还是对车辆的保护方面来说,那样的驾驶都太过激进。这样做在日常中都是不可取的。KPR作为一款民用赛车,虽然在耐受性上无法和专业改装的赛道用车相比,但是作为原装车,KPR的确可以直接上赛场,拥有不俗表现,给入门的赛道骑士最接近于专业车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