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太大,人就小了。”这也许是一些小伙伴喜欢《小时代》的原因,虽然它基本算不上跟现实有瓜葛。相比较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微观地个体描述更容易令人动容,那一年格瓦拉还是个冲动、敏感但又充满激情的青年;那一年,他骑着除了喇叭不响哪里都响的破摩托车出门远行,半路车报废,兴致仍盎然,还是搭便车穿越了整个南美洲;那一年,他只是被小伙伴昵称为“切”的年轻人,只代表自己,不代表革命也不是文化衫上的经典Logo。这是一种隐喻:旅行,就像坐上时光机,去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让你的旅途总与众不同
这部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公路片,是根据格瓦拉的《南美丛林日记》为蓝本拍摄而成的,其中讲述了格瓦拉与同伴阿尔贝托·格拉纳多驾驶摩托车穿越南美的经历。四个月的时间,一万公里路程,架着一辆破摩托,用一种顺其自然、走哪看哪的方式认识南美洲……如果两位主人公不是满怀浪漫情怀的文艺青年,简直对不起故事的主线了。
故事中的格瓦拉就是一位嗅觉敏感的文艺青年。面对辽阔的潘帕斯大草原,同伴在欣赏牛羊成群、雪山耸立的胜景,他却感叹“我们把文明抛下,亲近大地”;在动人心魄的山巅之城马丘比丘,同伴在收集逝去文明的蛛丝马迹,他却问道“印加人懂天文、数学,西班牙入侵者有火药,若换个情景,美洲今天将是怎样?”当沿着壮丽的亚马逊河漂流而下,格瓦拉却盯着周围船只大小,来感叹穷人富人的境遇差距…
如果以纯游玩角度来说,有这么个旅伴如影随形,确实令人抓狂;但如果没有这些舒缓悠长的“咏叹调”,这部电影很可能被错认为是国家地理拍摄的南美洲专题片,这俩人也不会在旅途中遇到人生的转折点:此后一个成了革命家,一个悬壶济世并创办了圣地亚哥医学院。
就像影片提到的那样,“这不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是两个旅行者生命中的一部分。”快乐温馨的时光转瞬即逝,那些值得持久回味的段落,往往都是与纠结、痛苦有关的回忆。我们的诤友总是如此,在人生旅途中给你败兴,其实是怕你忘了踏上旅途的初衷,让你的旅途总是与众不同、刻骨铭心。青春赞美诗
虽然影片总是在表现主人公对人类苦难、文明起源等宏大命题的思考,但促使这个年轻人上路的初衷,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因过剩的荷尔蒙、哪些是因旺盛的求知欲。
可以想像,当我们头一次脱离了亲人的陪伴,走向陌生的旅程,将安逸、情感维系与家庭抛在身后,去寻找新的地平线,或许想发现新世界,那种冒险带来的快乐与恐惧感交织在一起的心情,是否每个人都有过?
影片中的格瓦拉正是如此,他不过是个具有浪漫情怀的邻家大男孩,不是蜘蛛侠、超人,也不是教科书里的巨人、伟人,因此,这段旅程就有了现实中普遍的意义:一个对未来有些迷茫的年轻人,希望通过一次旅程改变自己,与我们许多见诸报端的旅行故事何其相似。
所以说,这是一个关于寻找与理想的故事,这是一段每个时代年轻人都经历过的旅程。虽然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潘帕斯草原到库斯科,对于国内大多数观影者都是陌生的地方,但两个年轻人骑着一辆破摩托就敢于横穿拉丁美洲,这种毫无顾忌的勇气却总让人联想起某年某月的那个你。
近有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远有凯鲁亚克 《在路上》,那些在旅途中放浪形骸、四处碰壁的年轻人,曾经被讥为“无知者无畏”或“垮掉的堕落的”,多年后都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这部影片,也可看做是对他们当年受到误解的一种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