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叶,改革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亿万国人渴望探索创新。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无数的新高度、新成就、新人物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无数的新理想、新追求、新观念似滚滚海浪激荡起伏。这个时期,不甘落后、奋发图强、不拒艰险的中国人发出了铮铮誓言,“决不让中国境内的世界最高峰和母亲河被外国人率先征服”。在这场民族自强自信的精神激励下,一支来自四川的特殊摄影探险考察队应运而生,他们的目标,是用中国自产的摩托车纵横祖国内陆边疆五万里,用镜头完成一次史无前例的爱国壮举。这次摄影,不仅要记录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还要记录改革开放给国家、城市、人民、精神等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
4月12日,就在“纵横祖国五万里”出发30周年之际,当年的考察队成员李天社在四川美术馆举办展览,用个人拍摄的大约170张照片回顾往昔。
1986年8月,考察队员在布达拉宫前留影1986年4月至1987年6月,一支由四川摄影人组成的特殊考察队,驾驶国产摩托车纵横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用镜头记录下各地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全新的社会面貌。
这一被称为“纵横祖国五万里”的摄影综合考察,成为当时与长江漂流、攀登珠峰齐名的壮举。“摄影人也可以通过不平凡的事成为时代的英雄。”李天社说。
就在李天社一行翻山越岭之际,国内外争夺珠峰和长江漂流的探险队传来不幸,近十位长漂队员和多个珠峰登山队员相继遇难。摄影队的安危一时间牵动着社会各界尤其是队员家人的心。为了让亲人们放心,组织者特地安排家属们赶赴新疆与行进中的队员们团聚一次。“这一次相见,永生难忘”,李天社回忆说,“一开始只有四个人被妻子认出来,另外的妻子们就眼睁睁地瞪着一群灰头土脸、胡子巴喳的队员,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男人。一个个慢慢辨认清楚后,妻子在哭,丈夫在劝,边上的人都在抹眼泪。那种哭中带笑的表情,那种重逢的感人场面至今历历在目。
签下生死认可书
“让人知道四川有那么雄心勃勃干摄影的人”1986年1月25日,成都猛追湾游泳场会议厅迎来了一批不寻常的客人:十余位四川摄影人聚集在这里,正式成立“纵横祖国五万里”摄影综合考察队。“干出点成绩来,让人知道四川有那么雄心勃勃干摄影事业的人。”队长葛加林信心满满。
会议厅墙上,一幅“纵横祖国五万里”线路示意图引人注目,上面用红笔标识出考察队环游中国的大体行程——大家计划自驾8辆“双燕”750型侧三轮摩托车,“横跨神州东西边陲,纵贯大江南北极地”,用镜头全景记录祖国瑰丽山河。
1986年8月,考察队行进在西藏阿里沼泽地带考察队的缘起,离不开特殊的时代背景。刚刚过去的1985年,长江漂流、攀登珠峰两桩社会热点,尤其是尧茂书献身长江的事迹,一直牵动着四川摄影人的神经。“他走水上,我们能不能走陆地?绕着国境线转一圈,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李天社说。
1986年9月摄于西藏阿里想法一出一拍即合,葛加林、许康荣、陈珺等人随即组建起“纵横祖国五万里”的摄影综合考察队。选择三轮摩托车,主要考虑到其机动性好、具备一定的负载能力的特点。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家属们大都很支持这番举动,相继与考察队签下“生死认可书”。“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发生意外,就当成‘为国家做贡献’,单位、家人都要‘认账’。”李天社当时才三十出头,但他表示,“人的一生这么短暂,应该做些‘能流传下来的事情’。”
人均经历6次翻车。
没路了,开不过河,靠人拉
车翻了
推车
泥巴路
后面太重了
取景拍摄
十几个人推车
车坏了,用解放车拉摩托车
翻车了
煮热水喝
当时吃喝住宿条件不好,一个盘几个人共用
在路上。
夫妻相见不相识
1986年4月1日,“纵横祖国五万里”考察队正式从成都出发,大家选择首先南下云南景洪,返回成都稍作休整后,再重新向西行进。一路上,考察队员们白天在路上奔波,晚上在小旅馆或兵站住宿,遇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就在河滩、沙滩等平坦开阔地宿营。
二郎山盘山道,1986年6月摄于雅安
进入藏区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高原缺氧、路况糟糕不说,冰雹、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时常遇见。在西藏八宿的白马沟,考察队惊险地与泥石流擦肩而过。“抬眼就看到两条‘黄龙’从山上冲下来。”李天社说,最终在距离泥石流半米处停了下来。“零下40度的低温,不到1米的能见度,海拔6200米的垭口,上千里的无人区,我们都经历过。”李天社说。
1986年8月,考察队行进在西藏阿里
“纵横祖国五万里”考察全程,全体队员人均6次翻车摔伤,面目全非的摩托车在西安全部更换了发动机。考察队到达新疆时,组织者特意安排家属们赴乌鲁木齐与队员短暂相聚。李天社回忆,“最初只有三四个人被妻子认出来,其他人眼睁睁瞪着灰头土脸、胡子拉渣的队员,不知道谁是自己的丈夫。等到辨认清楚后,妻子在哭,丈夫在劝,边上的人都在抹眼泪。”
祥云化雨,1986年8月摄于西藏定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那就把中国认真地走一圈
“纵横祖国五万里”展厅里,除了李天社拍摄的图片以及各种文献资料,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一张放大的中国地图。
当年考察队每到一地,就请邮局工作人员在地图上盖上邮戳。一路走下来,李天社的地图上密密麻麻盖了上百个邮戳。2015年,李天社带上这份珍贵的地图赴台,贴上台湾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盖上台北、台中、嘉义等地的邮戳,了却当年未能登上宝岛的遗憾。
1987年6月,考察队穿行海南岛
一年多的行程中,考察队拍摄了大量影像作品。“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把中国认真地走一圈,就能真正体会到‘地大物博’,油然生出强烈的自豪感。”
李天社的镜头下,不仅有沿途各地奇谲瑰丽的自然风光,还包括汉族、彝族、傣族、藏族、维吾尔族、黎族等众多人物肖像,及其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新疆的坎儿井、黑龙江的冰上集体婚礼、山东潍坊的风筝节,以及藏族的转山会、煨桑节、藏戏和赛马等等。
珠穆朗玛峰,1986年8月摄于西藏拉孜椰树婆娑
1987年6月摄于海南岛
草原赛马,1986年7月摄于理塘
僜人老奶奶,1986年7月摄于西藏察隅东
在西藏察隅的僜人新村,考察队遇见一位含着烟斗悠闲晒太阳的老奶奶,发现她的耳饰显得硕大而别致,一打听才知道那其实是当做耳环佩戴的金属针线盒。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出现的新气象,也大量出现在考察队员们的作品中。
海春潮,1987年4月摄于山东青岛。
注: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怀旧
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